CNC科普丨肥胖对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作为营养健康技术指导单位,一直致力于全生命周期人群营养健康科学研究和承担国家任务工作。
肥胖已经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世界难题之一。肥胖对于妇幼人群的危害除了常见表现外,还存在生殖健康危害,如育龄期的不孕不育率增加,孕期妇女增重过多和巨大儿高发,造成产后体重滞留、泌乳功能不全与母乳质量降低等。
肥胖发展趋势
根据WHO数据显示,2016年统计世界人口有超过19亿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超重,约占总人口的39%(男性39%、女性40%),其中肥胖(男性11%、女性15%)为13%,人数超过6.5亿人;还有超过3.4亿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为超重或肥胖。2019年统计约3900万5岁以下儿童为超重或肥胖。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过1/2为超重或肥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青少年中大约1/5为超重或肥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中1/10为超重或肥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我国学生的超重及肥胖率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女性肥胖危害
女性肥胖不仅会增加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对于处于生殖和哺乳阶段的妇女还会带来特殊的影响。
-
妊娠糖尿病
与正常体重的孕妇相比,肥胖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正常体重女性的四倍,严重肥胖孕妇(BMI:33~40kg/㎡)是九倍。西班牙、加拿大、美国、苏格兰、土耳其等国家的研究均显示,肥胖女性的妊娠糖尿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体重女性。
-
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
高BMI与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之间存在正相关。肥胖女性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5~8.7倍,患先兆子痫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的3~10倍。
-
剖宫产发生率
与正常体重女性相比,肥胖女性与剖宫产发生率呈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肥胖导致女性子宫肌层胆固醇沉积增加进而影响子宫收缩,以及巨大儿母体骨盆内软组织增多导致产道变窄,增加了分娩难度。
-
精神健康
来自各国对540373名产前或产后妇女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体重的女性相比肥胖女性在产前和产后发生抑郁症的风险都较高。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体重女性相比肥胖女性发生产前焦虑的风险更高。可能的原因是女性意识到怀孕与肥胖相关的风险升高进而导致焦虑水平升高;孕妇因怀孕期间超重而感到耻辱也可能会加剧他们的抑郁或焦虑。
-
早产
肥胖增加了早产的风险。BMI≥40kg/㎡的女性自发性早产(<32周妊娠)的风险显著增加,BMI≥35kg/㎡的女性由于各种原因早产的风险比体重正常的女性高出33%。少于37周的早产与肥胖、病态肥胖(BMI>40kg/㎡)有关,在妊娠33周前早产的肥胖和极肥胖女性(BMI≥34.9至≥40kg/㎡)的相对风险(RR)分别为1.49和2.02。土耳其、瑞典和美国的最新研究总体上与这些结果一致。
-
出生体重
与正常体重女性相比,孕前肥胖降低了小于胎龄儿(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以下的婴儿)的风险,并增加了大于胎龄儿(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的风险。孕前肥胖还增加了高出生体重儿(>4000g)和巨大儿(>4500g)的风险。
-
胎儿缺陷和先天性畸形
女性肥胖和胎儿先天性缺陷的风险呈正相关,如婴儿心脏缺陷、胎儿神经管缺陷。
-
胎儿死亡、流产
一方面,怀孕期间肥胖本身会增加孕产妇合并症的风险,这些合并症是死产和流产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较瘦女性可能有更好感觉胎动减少的能力,更容易及时寻求护理
肥胖影响母乳喂养
肥胖是产后出院时不进行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BMI>30.00kg/㎡)组的母乳喂养率(60.0%)显著低于正常体重(BMI 18.50~24.99kg/㎡)组的母乳喂养率(71.7%)。肥胖女性最初的母乳喂养率较低,停止母乳喂养的风险更大,且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比体重正常的女性短。由于肥胖造成的不适和对自己的身体形象缺乏信心,孕前BMI较高的女性倾向于较短的母乳喂养时间,这可能与肥胖所带来的生理、行为、社会文化、心理和医学因素有关。母体孕前超重/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乳喂养延迟的影响存在叠加作用。
分娩后24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的母亲百分百
肥胖对母乳成分影响
通过系统综述定性分析了31项研究(5078名哺乳期妇女),其中有9项研究做了定量分析(872名哺乳期妇女),综合探讨了不同体重女性的乳汁营养成分差异。
(1)脂肪
综合9项的研究结果发现超重、肥胖女性和正常体重女性初乳中的脂肪浓度没有差异,超重和肥胖女性过渡乳的脂肪浓度低于正常体重女性,超重和肥胖女性的成熟乳脂肪浓度高于正常体重女性。
(2)蛋白质
综合8项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中超重、肥胖女性和正常体重女性之间的母乳蛋白质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3)乳糖
综合7项研究的结果发现超重和肥胖女性初乳中乳糖浓度高于正常体重女性,但在过渡乳和成熟乳中超重、肥胖和正常体重女性之间的母乳乳糖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4)脂肪酸
母亲孕前BMI会影响母乳脂肪酸含量。超重/肥胖母亲的母乳中饱和脂肪酸和n6/n3增加,α-亚麻酸、DH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5)低聚糖
母亲肥胖与几种岩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人乳低聚糖的浓度较低有关,对于2月龄母乳,母亲BMI与乳糖-N-新四糖、3-岩藻糖基乳糖、3-唾液酸乳糖和6-唾液酸乳糖呈正相关,与双唾液酸乳-N-四糖、单岩藻糖基-乳-N-新六糖、岩藻糖基乳-N-六糖和总酸性人乳低聚糖浓度呈负相关。
肥胖控制的健康效应
女性肥胖会影响孕期和哺乳期的微生物群组成和活动,这种微生物变化可能会在分娩期间和哺乳期间转移到后代身上,影响婴儿的微生物定植和免疫系统成熟。超重/肥胖女性的婴儿出生时身高体重和BMI Z评分较高,婴儿成年后肥胖的概率也高于正常体重女性的婴儿。有效控制孕妇的孕前体重可以避免或减少孕期的多种病发症,有助于胎儿和婴儿的健康,对女性自身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转载:中国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