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科普 | 2022母乳喂养周,宝宝到底饿了吗?

 

 

 

      上图中的问题是不是经常困扰着新手宝妈——宝贝到底饿了吗?宝贝的饿了吗订单要多久派送一次?等等……

 

 

      我将为新手宝妈提供宝贵的订单接收、配送经验,为您在哺育人类幼崽的路上提供锦囊秘籍!

 

 

 

秘籍一:下单即派送,美味不延迟

 

 

      婴儿的胃容量是逐渐变大的,因此对于进食量的需求也会随着月龄逐渐增多。

 

 

      回应式喂养强调:喂养的时长和频次由婴儿进食意愿和需求决定。回应式喂养是一种符合婴儿进食特性的喂养方式,即及时地对婴儿发出的进食需求,迅速做出喂养回应。不要限制哺乳的次数和时长,对婴儿的进食需要做出立即、合理的回应。

 

 

      婴儿饥饿是回应式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

 

 

 

 

 

秘籍二:准确识别饥饿信号,及时接收订单

 

 

      婴儿由于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状态,就需要通过行为发送不同信号,正确地从这些信号中检索到饥饿信号就是宝妈们实践回应式喂养的重要一环。

 

      婴儿饥饿的早期表现包括警觉、身体活动增加、面部表情增加,饥饿的后续表现才是哭闹,哭闹是婴儿饥饿的最晚信号,应避免婴儿哭闹后才哺喂,这样会增加哺喂的困难。

 

      以下反应有助于判断婴儿饥饿:
      ① 婴儿转向或寻觅妈妈的乳房
      ② 张大嘴巴,舌头向下伸
      ③ 做出吮吸动作或者吮吸手指
      除了饥饿的表现外婴儿胃肠道不适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身体不适,甚至婴儿情绪不佳也会表现出不同状态的哭闹,这些并非饥饿原因引起,无法通过哺喂得到安抚。

 

 

 

秘籍三:平台系统完善,出生即具备下单功能

 

 

      由于生命早期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因此需要较大量乳汁满足婴儿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必须通过高频率的摄乳来实现足量进食。新生儿出生时即具备觅食能力和对饥饿的感知,并通过上述的行为发送饥饿信号。

 

 

      因此宝妈无需担心婴儿不会表达自己的饥饿,只需要随时留意宝贝的肢体活动、面部表情以及哭闹的情况判断宝贝是否饥饿。

 

 

 

秘籍四:从随机接单模式转换至定时配餐模式

 

 

      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较快,易感到饥饿,因此需多次哺乳,回应式喂养满足其进食需要。伴随成长发育,一般喂奶间隔从1~2小时逐渐延长至3小时左右。

 

 

      3个月后,婴儿胃容量增大,进食习惯趋于规律,同时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夜间喂奶次数也可逐渐减少。减少睡眠时的哺乳次数可促进婴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此外随着婴儿胃容量的增加,婴儿每次摄入的乳量会逐步增多,胃排空时间相应延长,同时哺乳母亲的泌乳量也会相应增加,此时哺喂次数可不断减少,前后两次哺喂间隔时间也可延长,母乳喂养从回应式喂养到规律喂养模式符合婴儿生长规律的自然过程。

 

 

 

完成订单派送的相关福利

 

 

      正常情况下,婴儿会处于睡眠-饥饿-觉醒-哭闹-哺乳-睡眠的循环状态。哺喂间隔时间延长后,婴儿喂养的规律性和节奏感会更明显,饮食节律的建立对诸多生活习惯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 

      由于不同婴儿的胃容量、每次哺乳时摄入的乳汁量以及睡眠状态存在差异,按照婴儿表现出的饥饿反应进行哺乳,可更好地兼顾足量摄乳睡眠规律生活规律等多方面的需要,是早期健康成长路上的不二之选!

 

 

 

      希望以上秘籍助力宝妈们在奶娃升级的路上披荆斩棘,准确接单,消除焦虑,开心每一天~

 

 

转载:中国好营养

 

 


 
 
CNC营养管理师针对大健康行业从业者(含各类营养师、运动教练、瑜伽老师、医护康复、营养运动爱好者等)开展的营养学培训,助力个人掌握“营养”+“运动”两大健康管理支柱,将系统知识与应用落地能力相结合,指导更多公众实践“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此开辟可持续发展的人生第二职业。